歡迎來到中山市東區中學!
您現在的位置: 中山市東區中學>> 教學教研> 教研論文>>正文內容

教研論文

信息技術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

中山市東區中學 郭亞維

摘要:本文介紹了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整合拓展教學內容、改變教學和評價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關鍵字:信息技術  學科整合  美術鑒賞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已成常態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也成為衡量新時期教師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實踐證明,應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拓展課堂空間,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評價的轉變。近幾年來,筆者致力于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整合的探索與實踐,下面就“美術鑒賞”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談談個人的經驗和體會。

一、應用信息技術能拓展和整合教學的內容

“美術鑒賞”是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塊之一,以鑒賞古今中外的優秀美術作品為主要學習內容。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浩如煙海,而教材對名作的選擇始終是掛一漏萬,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其內容也是固定的。如果教師僅憑教材和教學參考就開展教學,或者再配合一些掛圖和幻燈片介紹相關的歷史、文化和背景知識,即使教師自身的知識再豐富,其信息量始終是有限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明確要求:“教師應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國際互聯網開展美術教學。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國際互聯網資源主動地收集、篩選、分析、整理視覺圖像和相關背景資料,擴展學習資源,開闊視野”。

應用信息技術則能有效突破教材作為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為教學資源的選擇拓展了無限的空間。通過網絡資源我們可以輕易搜索到各個時期的名家大作及相應的圖片、視頻和文字背景資料,花少量的資金我們就可購買到《中外建筑》、《雕塑藝術》、《名車欣賞》等教學光盤素材。利用這些資源,我們可以制作出含有文本、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教學專題網站,豐富教學內容,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不再只是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能開闊思路,拓展視野。應用信息技術還能有效地整合教學資源,改變教學內容的內在結果和表現形式。例如筆者借助中山教育資源網的精品課程平臺制作的雕塑鑒賞精品課程,將本課題的教學課件、教學資源、課堂錄相、教學反思、教學建議、教學拓展以及學生作品等都展示在平臺中,這個過程并非只是對教材內容的簡單搬家,而是對教學內容合理重組與改造。該精品課程結合了信息技術本身的優勢和美術課程知識的特點,使教學內容以的一種形象化、結構化、動態化方式得以呈現。

二、應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改變教學的模式

信息技術不僅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實際上它還能創建出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協作學習、資源共享的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簡單接受和吸收,轉變為主動的構建和探究。教師所起的作用則是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提供相應的資源和必要的指導,從而使學生對知識實現更有意義的自主構建,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更有效的鍛煉。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我注重開放式課堂的設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例如在實施雕塑鑒賞專題教學時,我從古今中外著名的雕塑作品中精選出“秦始皇陵”、“龍門石窟盧舍那佛像”、“人民英難紀念碑”、“薩莫德拉克的勝利女神”等8個作品,并分配給班上的8組學生(每組約6-8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探究式學習,共同完成資料信息的收集,對雕塑作品進行分析與鑒賞,并最終向全班分享小組探究學習的成果。通過這種形式,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其中,他們利用網絡通訊和網上社區進行協作式討論式學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他們不僅獲得了審美享受,陶冶了思想情操,掌握了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而且在小組協作和分享學習成果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美術課堂的真正快樂。在信息技術條件下,以教師主導,以學生主體,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的方式,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

三、應用信息技術有助于實現教學評價的轉變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學評價方式的改變,要求改變了過去那種教師單一評價和只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模式,實現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等多主體評價,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我們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實現多主體評價和過程性評價變得輕而易舉。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我也經常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題,可以是拖拽式的、或者文本輸入式的、或者單擊選擇式的等等,讓學生按設計的程序去做練習,做完電腦馬上會給出相應的正確判斷。如果做對了,電腦或是伸出大拇指、或是給出一面小紅旗、或是稱贊表揚你等等;如果做錯了,電腦或是來個摔跟頭、或是扮個鬼臉,或是給出錯誤提示等等,并分別配以和諧或不和諧的音樂,而且反饋及時,電腦根據做題情況給出不同的分數,這樣既省時省力、高效快捷,還能使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正是由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這些常見于小學課堂的激勵方式,應用在高中教學課堂也顯得自然和有效。

我還要求每個學生都在學校校園網絡平臺上注冊,建立自己個人的美術學習電子檔案,并鼓勵學生把作業上傳到校園網絡平臺,公開接受同學、老師、家長和社會人士的評價。評價可以分等級,可以是表情符號,也可以是具體的文字評價。這樣學生的作品就能得到實時的多方位的評價,學生可根據評價修改自己的作品,并將更新后作品再次發布接受新一輪評價。如此反復,學習的作業水平不斷提高。在每個章節學習的結尾,教師對于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小結,并通過學生的美術學習成長記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學生的潛能和發展需求,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四、應用信息技術可構建高效的課堂

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又是視覺藝術。應用信息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信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既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又使課堂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老師只需輕點鼠標,伴隨著圖像、文字、聲音的出現,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思緒會隨著畫面的變化而變化。當欣賞經典名作時,鼠標一點,某個畫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紹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窺見作品的全貌,還可以放大局部進行觀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個觀賞,還可以有選擇地選一些作品觀摩或打印出來,學生身在課堂卻能打破時空、地域的界限,在美術長廊里漫步,在想象空間里飛翔,審美教育寓于潛移默化之中。

應用信息技術還可以營造一個開放的、動態的、立體的教學環境,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加鮮明的情感體驗。例如在《中國古代陵墓》的教學中,通過視頻能全方位展現秦始皇陵兵馬俑的整體與細節,視頻中那千百張逼真生動的面孔、舉頸昂首的戰馬,龐大的戰斗軍團,再配上悲壯雄渾的背景音樂,恍若打開一部秦代歷史的恢弘詩篇,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秦王朝兵強馬壯、叱咤風云的恢弘氣勢和宏闊的意境,秦兵馬俑歷史與厚重得到充分的體現。相反,若只看教材上的幾張圖片和文字的描述,學生是很難感受和體會得到的。又如在學習“美術鑒賞”拓展部分《油泥浮雕制作》時,我將油泥浮雕的制作過程拍攝成視頻,讓學生觀看一段制作過程的錄相,解決了用圖片或范畫示范時短短的時間內不可操作的問題,而且生動、有趣的變化過程能迅速吸引學生,學生便輕松地掌握了制作方法。

信息技術的應用無疑將給美術課程學習方式帶來嶄新的面貌。但是,我們在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課程整合時,應該清醒認識到,我們課程的主體是美術課程本身而非信息技術。我們不能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而應該以實現課程目標作為應用信息技術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內容
成为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娱乐视觉盛宴在线视频,2021最新国产不卡a国内,亚洲欧美卡通图区另类,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一区,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亚洲乱成女人图区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